用交往他国来作为援助以侍奉大国而求得安定不如治理内部而等待时
用交往他国来作为援助,以侍奉大国而求得安定,不如治理内部而等待时机。凡是侍奉别人,不是用珍宝、丝帛,则必定用卑下的言语。用玉帛侍奉他人,那么货财耗尽而贪欲却不能满足;卑躬屈节,委婉谄谀,告晓陈说而交往不成;订立条约,结盟立誓,就会盟约立定而很快背叛。即使只割取少量钱财来侍奉他国,若无自我保护的办法,也不能够用来保全国家。假若果真能够抛弃同外国交接的办法,而谨慎地修治他的境内之事;尽量发挥土地的效力,来多积累储备;勉励百姓不怕牺牲,来牢固守卫城池;上下同心,国君、臣下志向一致,和他们一起守护社稷,就是教民去死,民众也不会离散,那么贪求名声的国家就不会讨伐这样的无罪之国,而贪图利益的国家也不会进攻这样难以战胜之国,这是保全国家的最好办法。
民有道所同道,有法所同守,为义之不能相固,威之不能相必也,故立君以壹民。君执一则治,无常则乱。君道者,非所以为也,所以无为也。何谓无为?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患)[惠],可谓无为矣。夫无为则得于一也。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
“民有道”二句:许慎注:“民凡所道行者同道,而法度有所共守也。” 必:《玉篇》:“果也。”有效果义。
“患”:《道藏》本、《四库全书》本同。刘绩《补注》本、《文子·道德篇》作“惠”,当是。
一:指万物的普遍本质。《老子》三十九章:“万物得一以生。”
百姓所行之道与国君同道,那么百姓与国君同守法度,因为大义不能使上下坚持同道,威力不能一定达到惩戒的效果,所以要设立国君来统一人民。国君掌握了“道”就能得到治理,没有法规就会引起混乱。国君治国之道,不是要使其有所作为,而要使他“无为”。什么叫“无为”?聪明的人不凭借自己的职位行事,勇敢的人不利用职务施行暴虐,仁爱之人不拿官位推行恩惠,可以说做到“无为”了。实行“无为”就能得到“一”。“一”就是万物的本质特点,它是无敌的根本道路。
凡人之性,少则昌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一身之身既数既变矣,又况君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通其好憎,下之径衢,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甚于无君之时。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此之谓也。
昌狂:恣意妄行。
- 用交往他国来作为援助以侍奉大国而求得安定不如治理内部而等待时[图]
- 后人降蜀夏侯渊是魏国大将他本人也在与蜀国的战斗中阵亡那他的儿[图]
- 周武王伐纣打败殷朝微子手持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背伏命人[图]
-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图]
- 渊渊象声词形容鼓声嘒(huì)嘒象声词这里形容管乐之声《诗经[图]
- 属(zhǔ)劝酒洞庭洞庭湖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境猩猩猩鼯[图]
- 《南渡典仪》车驾幸学讲书官讲讫御药传旨宣坐赐茶凡驾出仪卫有茶[图]
- 再往东二十里叫历儿山历儿山上生长着很多橿树和枥树枥树是方形的[图]
- 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余项羽数侵夺汉甬[图]
- 指麾指点评论伧(cāng)粗俗、鄙陋之人移时长时间不屑不介意[图]